中医补脾有哪些方法

  • A+
所属分类:中医培训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我在门诊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鼻子: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耳朵: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补脾法为《脾胃论》中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不仅适用范围广泛,且运用得当,收效确甚显著。兹将临床所得提出研究。

一、助运

脾主消化食物和输布精微。如脾气虚弱,不能健运,可出现消化呆滞,纳减腹胀,肠鸣泄泻,脉濡弱,苔白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久则眩晕倦怠,面色萎黄。治疗时应先健脾助运,使纳运正常。

显效方:五味异功散、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二、建中

脾胃主中气,有蒸动全身各脏之功能,久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古有上损、下损过中皆在不治之列。凡虚损、虚劳病久矛盾交叉多,治疗棘手时,苟能抓住建立中气一法,使中气一振以蒸动全身各脏功能,其复杂病情,即能向顺利方面好转。

显效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丁蔻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归芍理中汤等。

三、益气

气虚多见少食懒言,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补脾即可以益气,此为治气虚经验。

显效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四、补血

营血形成于脾功健运,否则饮食不能生化营血,致面色白,头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时,血亏即不能直接补血,必先补脾以生血,则收效较易。

显效方:大剂量四君子汤加首乌或黄精,小剂量归脾汤。

五、止血

脾统血,凡慢性漏血、皮下渗血等皆由脾不统血,令血无力循经运行,补脾即能统血以止此种出血。

显效方:归脾汤。

六、生精

脾阴为精血津液生化之源,脾阴亏损,则精血津液无由化生,出现唇燥口干,饥不欲食,动则疲乏,腰腿无力,虚劳喘嗽滑精,耳鸣、目暗等脾肾亏损等症。补脾阴即可以生精。

显效方:二冬膏、玉竹膏、珠玉二宝粥、资生汤、无比山药丸、石斛夜光丸等。

七、摄液

津液输布与排泄亦由脾统摄调节,如《内经》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虚则津液统摄失调,出现多尿多汗,使津液不能敷布百骸,引起糖尿、尿崩,植物性神经紊乱多汗等症。补脾则可升津摄液,调整体液平衡。

显效方:滋脾饮、无比山药丸等。

八、举陷

脾主升。脾功健旺,可支持各脏功能正常,各脏功能衰退而致弛堕或脱垂,如胃下垂、久泻脱肛、肾下垂、眼皮下垂、子宫下垂等,中医辨证上均认为属于中气下陷。用补脾法升举中气,堕脱可随脾旺升举有力而复位。

显效方: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

九、消肿

脾土健运,自能促进体内水液的运化和排泄,稳定体内水液的平衡。如外湿伤脾,或病久伤脾,则脾失健运,则水湿停滞,发为肿满。用药如注意健脾利湿,则肿满易消。

显效方:五苓散、五皮饮,由湿热引起者用五等散加茵陈、黄芩。

十、除痰

各脏器慢性炎症分泌物,量少而稠者为痰,量多而稀者为饮。痰与饮均多量者则求治于脾,因脾为生痰之源。脾功衰退则无力吸入运化排泄水液。故健脾可除痰。

显效方: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等。

杏林讲坛

杏林讲坛,中医大讲坛。分享中医知识干货、传播中医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智慧、免费领取中医电子书籍等。每周公开课等你学习。弘扬传统中医知识,交流中医文化~

公众号

十一、固胎

胎元固否责在肾,胎元发育责在脾胃,且胃为肾之关,脾肾不固多致习惯流产,脾肾兼补。

显效方:所以载丸、泰山磐石饮。

十二、催产

滞产因宫缩无力,及宫缩间歇时间长而收缩时间短,及宫缩时宫体不硬,此为中气不足所致,大补脾胃中气,则胎儿自易娩出。

显效方:大剂人参理中汤。

十三、退热

脾虚久热不退,必见脾虚症状,如面唇白,舌色无华,少气懒言。补脾则中气旺、荣卫和,热自退。

显效方:甘平用参苓白术散去桔梗,甘温用黄芪建中汤。

十四、生肌

脾主肌肉,脾虚不能吸收营养则不长肌肉,内外溃疡久不愈合,亦由脾胃中气虚亏所致。补脾旺其中气,则肌肤易丰满,溃疡易愈合。

显效方:黄芪建中汤、归芍六君子汤。

五味的视界

中医馆门诊部如何合伙?技术、资金、资源入股该怎么算?好朋友之间能不能搭伙。 @古中医频道@药材会@倪海厦

视频号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