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如今,考勤打卡已经成为打工族的梦魇;谁会想到,有一天,药师管理也用上了这一招。
近期,浙江省瑞安市推出了一款执业药师监管APP,称以“数字化”赋能推进全市药店监管。这个名为“执业药师监管APP”的监管神器,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药店执业药师考勤打卡,二是药店处方药执业药师签字上传。
高科技手段实施后,势必会产生巨大效果:
其一,市内药店全覆盖,全市407家药店执业药师每日进行两次“人脸识别+GPS定位”考勤打卡。
其二,处方上传双重保障,执业药师在销售处方药后,需要实时通过监管助手APP上传处方单,每次上传处方单前均需再次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监管人员可在线查看处方单的详细内容,及时发现异常。
其三,大数据精准执法,根据系统的异常警示、执业药师考勤率、处方单上传率对药店进行精准执法,同时对频繁申请停业的药店加大巡查频率,避免药店以停业为借口躲避监管。
若仅是瑞安一地,此事还不具有普遍意义,而放眼全国,不少地方都已悄然兴起了高科技监管。
监管部门全天候监管药师这念想,当然不是一两天。
早在2017年初,在已建成运用的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系统中便增加了“市场监管”模块,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执业药师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并及时归集其在执业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
而在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调研座谈会上,也提出“完善管理系统、开发执业药师监管APP”的部署。根据规划,APP上线后,将能够实现对执业药师视频查岗、定位签到等监管目的。
说心里话,监督部门不容易,因为执业药师监管一直是难题,药师挂证、不在岗违规售药,是多年来药店的重点问题,药品监管部门也想尽了法子,在手机普及的时代,手机APP便成为监管的利器。
APP有效果么?肯定有!
举个例子:自2019年11月底开始,宁波在全市3142家零售药店全面导入实施“阳光药师”考勤制度,通过对大数据的抓取分析,实时掌握全市所有已经归集的执业药师和药师的到岗情况。截至目前,宁波阳光药师考勤系统已有药师有效签到记录1243250条;归集药品经营企业3133家,其中连锁总部20家,处方药店3113家;归集执业药师和药师以上技术人员6421人,其中执业药师3587人,占比55.86%。88家药店在阳光药师监管措施压力下处于主动停业状态。
但是,评价一件事的对错,不能完全看效果,还要看综合指标。
比如,用杀人来惩罚偷窃,可能会效果很好,没人敢偷了,但这合理吗?同理,查考勤,搞得药店关门停业,难道就达到监管的目的了?
毕竟,执业药师挂证问题和违规售药问题,原本就不是个简单执法的问题。想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恐怕是徒劳的。
为什么存在执业药师挂证?
相关法规对药店配备执业药师作了相当明确的硬性要求,不符合规定的药店只能关门。例如三类零售药店,必须配备至少2名执业药师和2名职称药师,那么,到底需要多少药师才符合规定?有心人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如此,药店为了不关门,只能冒险找挂证药师了。
理论上药师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人咨询药师,药师在药店只是摆设,应付检查。所以,挂证成为可能——只要证在那里,人来不来都行。
这个问题执法层面无法解决,而是体制层面的问题,再往远里说,是我们这个民族医药文化传统的问题,我们自古医药不分家,药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执业药师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东西,本土化遇到困难是自然的。
为消费者健康负责,这个动机肯定好,但良好动机下的行为,不见得都值得点赞。药店对执业药师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要有尺度,过犹不及。
完全不留情面的执法,恐怕会激起更多问题。切记,监管的目的在于双方共同的努力,达到让消费者合理用药的目标,而不是激化矛盾。
做好执业药师的工作,不能只是简单地强调要到岗,重点是要考虑执业药师如何发挥作用,这才是初心和宗旨所在。
近些年,强调智能化医院,医院的医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就可以诊疗基层医院的病人,那么,执业药师怎么就不可以通过手机APP给顾客提供咨询?当今,执业药师在岗,在互联网的今天,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在药店,而是只要能为顾客服务,人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