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经络学说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各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体控电疗法以通经活络为基础,与经络学说更是密不可分。
正如《皇帝内经》所讲:“经络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经气”的作用,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名为经络之气,简称“经气”。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网络周身,联通整体
经络系统内联脏腑,相互络属,通上达下,入里出表,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使脏腑之间、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脏腑与皮肉筋之间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这是中医学“整体观”的客观依据之一。
二、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气血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水谷精微,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经络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使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脉,利关节者也”。人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充盈,阴阳协调才能有效的防御外邪。
三、抗御病邪,反映病证
从中医的角度讲,人生病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经络的功能失调导致的。就人体自身而言,经络有抵抗病邪侵袭,反映疾病症状的作用。外邪入侵人体一般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邪正交锋,在体表会有异常现象出现。如邪胜正衰,邪气就会由表入里,从孙络、经脉、络脉而逐步深入,影响经络的正常循行,身体随之出现相应的症状。这些病变在经脉循行的经路上反应出来,如:风寒侵袭肌表,就会通过经络反映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外感症状,而失治或误治,又可通过经络入肺,使肺失宣降,气道不利而咳嗽。同样,脏腑病变也可由经络反映出来。如肝气郁结则肋痛胀满;肾虚则腰痛耳鸣等。而且脏腑之间疾病的传变也与经络有关,并可通过经络反映出来。
四、传导感应,调节机能
在经络上施以针炙,按摩、体控电疗等治疗,会沿着经络的循行经路或在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感应,针灸治疗中称为“得气”。这就是经络的感应传导,并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起到调节机能平衡的作用。即原来亢进的可使之抑制,原来抵制的可使之兴奋。例如:电刺激神阙、天枢等穴,既可止泻,又可通便。其实质就是通过经络调节机能平衡的作用,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