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师证全国查证网

  • A+
所属分类:医药考试

中医针灸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几乎是伴随着新石器人类文明在石头工具打磨及火的运用而产生,开始用砭石和火温煦治疗疾病。三千年的沉淀至今,中医针灸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进步、积累,但最核心理论的依然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所记载。

有句俗语:“中医越来越吃香”,其实说明中医是一门越沉淀越绽放光彩的职业。但也不意味着中医必须要老来香,只要悟性高、古今书籍涉猎广、受名师名家指导,中医也可以在短暂的5-10年大学时期速成,古今二三十岁成名家的也颇多。中医针灸从业几乎是终身事业,目前许多中医名家年越九旬,依然坚持临床,zhi病活人。因此中医针灸是一份永不失业、永不退休、永不过时的职业。

   学习中医针灸,需要古文功底、需要逻辑思维、需要勤苦练习,而支撑这些的是坚韧的意志力,意志力来源于“医者仁心”。正如孙思邈《大医精诚》所云:“凡大医zhi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zhi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目前大学里面的中医针灸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通读古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临床模块(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皮外等),针灸基础模块(经络腧穴、针灸古籍、传统功法学、推拿手法学),针灸临床模块(刺灸法、针灸治疗、推拿学等),西医基础模块(解剖、病理、生理、药理等),西医临床模块(诊断学、内、外、妇、儿等)。大学体系培养思想一般是在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体系基础上学习专科知识。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