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拔罐疗法,一种中医独有的确有专长技术,它可以治疗咳嗽,效果十分显著。且这独特的中医确有专长技术可以很好的改变我们的体质,增强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再加上方便快捷,易于大众,被我们广泛使用。
大家都知道咳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疾病,病因主要是有吸入物、感染、食物、气候改变、精神因素、运动和咳嗽与药物引起的。有些症状相对来说比较难消除,除了吃药打针一类的办法以外,下面八角藤就介绍一种治疗咳嗽的疗法:拔罐疗法
火罐内燃烧方法
(1)酒精闪火法:用长止血钳,钳夹无菌干棉球2~3个,用95%酒精浸透,在罐内均匀擦抹后将罐扣好。然后用火柴、打火机或酒精棉球将钳夹之酒精棉球点燃,向已涂好酒精之罐内点燃,并将其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置罐之部位(注意向罐壁涂抹酒精时,标准为眼看不见酒精液为好)。
(2)罐内洒酒法:向火罐中滴入2~3滴酒精,将罐转动1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壁,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点燃,并迅速置罐子于应拔位置上。
(3)罐内扔火法:将易燃纸卷成或剪成纸条,用火柴点燃,燃着后投入火罐内,并在罐内纸燃旺之一瞬间,将火罐迅速扣在选定置罐之部位(应用此法,扣罐动作要迅速平稳,罐口各缘应同时置于皮肤上,不许偏斜,否则易发生烧
伤)。
(4)罐壁贴棉法:剪取1cm×1cm,厚2mm脱脂棉1块,浸入酒精,用镊子拧压,以不滴酒为度,将其贴于罐之侧壁中段,用火柴燃着,迅速置罐。
(5)瓶盖燃烧法:用瓶盖1个,内置95%酒精棉球2~3个,以火点燃,并立即将罐子扣于其上。此方法只适用于俯卧、仰卧等位置。
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用留罐法的拔罐方法。
闪电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发红时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
走罐法:又称拉罐法、推罐法、行罐法、移罐法、旋罐法、滑罐法等,指在罐具被吸拔住后,再反复推拉或旋转移动罐具,以扩大施术面积的拔罐方法。所用罐具的口必须十分光滑,以免拉伤皮肤,故以玻璃罐为宜。
1.外感风寒型:症见鼻塞声重,喷嚏,鼻流清涕,喉痒咳嗽,口不渴,甚则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苔沛白,脉浮紧。
【取穴】风、风门、外关。
【操作】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闪火法在双侧风池、风门和外关拔罐10分钟。每天1次。
2.外感风热型: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苔沛黄,脉浮数。
【取穴】大椎、风池、尺泽。
【操作】病人坐位,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风池和尺泽,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每天1次。
3.外感挟暑型:症见夏季感冒,干咳,少痰,身热较甚,有汗而不解,心烦口渴,小便黄少,苔黄脉数,或头胀头痛,胸脘满闷,恶心,不欲饮食,口淡发黏,舌苔厚腻,脉濡数。
【取穴】大椎、曲池、委中、阴陵泉、足三里。
【操作】病人俯卧,先取三棱针点刺大椎、委中,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再令病人仰卧,同前法在曲池、阴陵泉和足三里拔罐。每天1次。
4.痰湿犯肺型: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哮喘短气,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濡滑。
【取穴】
①肺俞、中府。
②脾俞、膻中。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应,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10~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腋中拔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拔10~15分钟。
每天1次,每次l组,两组交替进行,10天1个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5.脾肾阳虚型:症见咳嗽气喘,动则加剧,痰液清稀,每至寒冷季节发病,多伴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取穴】
①脾俞、肾俞、膻中。
②中府、气海、足三里。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和双侧肾俞拔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气海和双侧足三里拔15分钟。
6.痰热遏肺型:症见喘急胸闷,喉中哮鸣,声高气粗,呛咳阵作,痰黄稠黏,咯吐不利,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取穴】肺俞、膻中、尺泽。
【操作】病人仰卧位, 先用三棱针在膻中和尺泽各点刺3下,然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在点刺穴位拔5分钟;再令病人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5分钟。每天1 次,5次1个疗程。
7.脾肺气虚型:症见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多清稀,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则】健脾益肺,化痰平喘。
【取穴】
①肺俞、脾俞、足三里。
②膈俞、膻中。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足三里穴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和双侧脾俞拔罐。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膈俞拔罐。
两组交替进行,10天为1个疗程。
8.肺虚邪滞:症见咳嗽痰稀,气短,遇寒加重。气力,咳声低怯,久治不愈,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补肺益气,散邪通滞。
【取穴】肺俞、风门、身柱、足三里。
【操作】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的玻璃罐,用留罐法在双侧风门、身柱穴、双侧肺俞、双侧足三里拔10分钟。隔天1次。
以上就是常用的一些拔罐疗法,当然你光会技术其实是没用的,如果你不懂一些注意事项就很容易引发以外,下面是一些红旗医考老师总结的一些拔罐的注意事项:
1、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拔罐
小孩的皮肤比较稚嫩,如果不是有什么疾病需要通过拔罐治疗的,不要给小孩拔罐;老人,尤其是70岁以上者,不建议连续拔罐;孕妇、女性月经期不可以拔罐,过饥或过饱者也不宜拔罐;体质特别虚弱或皮肤有斑疤、炎症、溃疡、破损,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人都不适合使用拔罐。
2、同一位置不要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罐,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3、拔罐不要自学成才
有的人认为,拔罐很简单,看过一遍视频,就在自己家中操作。殊不知其中很多隐患,经常有人烫伤。这是因为我们拔罐用的酒精纯度是95%的,纯度高,火力足,如若不小心滴到身体上就容易烫伤皮肤,后果严重,齐秦烫伤也源于此。
4、拔火罐不要立即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小时~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5、拔罐前后最好不要喝酒
拔罐的主要作用是调理气血,酒精进入血液后,会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血压一定程度地下降,这与拔罐的调理原理是冲突的。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