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确有专长的区别

  • A+
所属分类:医药考试

什么是确有专长考试,考了这个之后有什么用?很多朋友都是出于一个“蒙”的状态,搞不明白确有专长的真正意思,想要了解清楚的,或者是无证行医的中医爱好者们,请继续往下看.........

新老确有专长的区别新老确有专长的区别

 政策了解

传统确有专长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没有全日制医学专业学历无法考取国家行医资格条件的,但是有真正技术的中医人才符合行医资格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的出台也符合我们国内的情形,迎合了广大中医爱好者的需要。

现行第一政策:2006年11月21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向社会公布《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简称52号令,同时6号令被废除。【旧政策】

现行第二政策:2017年7月31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向社会公布《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自2017年12月20日起实行。简称15号令。【新政策】

政策对比

刚才已经说了政策,而卫生部的52号令【旧政策】和卫健委的15号令【新政策】都没有被废除,所以说,这两种政策是共同实施的,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以前是卫生部,国务院部门改革合并之后就是卫健委了)

所以说..............

通常我们所说的确有专长根据政策分为两种:

①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旧政策】参加考试会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

②而根据卫健委颁发的【新政策】参加考试通过之后会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

区分这两中考试的区别就是,【旧政策】和【新政策】,以下是图例帮助大家进图例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

更多详细请关注公众号“国医济世”

内容对比

1、两者出台的目的相同

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基层看病服务问题、让有能力的基层医务人员合法化和规范化,以帮助有识之士获得从业资格,为基层全科医疗输入血液,把疾病阻挡在一级防线。

2、同人不同命

该考试均是针对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同时两者相互衔接,但是如果选的“路”不同,那么就会有不同的结局。我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一下:

更多详细请关注公众号“国医济世”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一名师承的人员,通过传统的路线要达到完全独立执业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而拿到《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实现执业仅需5年的时间。确有专长人员则需要14年的时间。时间差距非常大。当然他们之间也有很多交叉的机会,大家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切换。

3、报名材料提交及选择

为大家更为直观的了解报名所需材料,我们以卫生部52号令要求提交的材料为例进行汇总如下:

更多详细请关注公众号“国医济世”

如图所示,材料要求相对较为严格,而卫计委15号令与此对比,亦有所不同,对于师承的拜师年限由原来的3年变为5年,除了指导老师,还要求有两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即除了要拜师还要有推荐人。

而学历方面,新证取消了对原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要求。确有专长的报名条件由“依法从事传统医学临床实践5年以上”调整为“具有医术渊源,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从事中医医术时间活动满5年或者《中医药法》实施前已经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5年。”相对来说新证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化。

4、两者之间的鉴别

学员经常将中医医术和传统医学混淆,故做简表以资鉴别:

更多详细请关注公众号“国医济世”

 考情对比

52号令的考核方式以“实践技能+笔试”的形式考核,而15号令则是专家评议的方式进行的。两者差别非常大。

首先52号令(老证)的考核方式比较成熟、规范,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考核形式非常相似。考情比较好把握,考试难度相对较小。15号令(新证)考核内容不确定性比较大,备考难度大,考题机动性强,复习的时候需要对于所从事的疾病非常熟练才可。

下面我们把52号令(老证)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整理,总结如下,供大家学习。

1、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1)基本操作: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临床技术。

(2)临床答辩: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②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③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综合笔试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经典著作等相关知识;

(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4)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针灸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治法、处方、操作等知识;

(5)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知识;

第一部分实践考试的分值为100分,60分通过,两项的占比为,基本操作40分,临床答辩60分。第二部分综合笔试的分值为300分,180分通过,综合笔试分为两部分:中医基础知识试卷(150分);中医临床专业知识试卷(150分)

由此,如果你之前还对新老专长概念比较模糊,相信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说的选择合适的报考,并不单指根据适合自己的报考条件来报考,更得根据大数据来说话。第一,两类考试的通过率;第二,在今后证书的合法效益上作区分;第三,考虑报名时推荐医师级别,联系自己的人脉渠道考虑可行性;最后,个人能力是最坚固的下层基础,决定上层极限!

以上分析在这里就先不一一展开了,如果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八角藤”,里面有我的详细分析!

  • 老师微信
  • 17724792365
  • weinxin
  • 老师微信
  • 17724781736
  • weinxin

发表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