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数之法出于圆方

  阴阳术数构系很重要,而阴阳术数构系的变化也是无穷的, 为了把握好这个变化,必须了解它的一些基本原理。在谈这些原 理前,我们先来看看大数学家华罗庚的一个故事,华罗庚是我国 的著名数学家,在他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会议作了这么一项 议题,一项如何跟外星人联系的议题。为了与外星人取得联系, 就需要在我们的宇宙飞船里放上一样能代表地球人基本文明的东 西,那么放什么呢?于是会议组向数字家、物理学家征求意见, 当时华罗庚就提了一个建议,提议把我们中国的一张图带到飞船 上去,跟外星人联系,他说只要外星人能看到这张图,他们就会 了解我们地球文明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张图是什么图呢?这张 图很简单,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勾股原理图”。大家看到这个图 以后,也许以为它太简单了,会有什么价值呢?关于这一点,我 十几年前的想法也跟大家是一样,我也感觉“勾股原理”比不上 “毕达哥拉斯数”。可是现在一作比较,就发现不同了,“毕达哥 拉斯原理”不过是数理逻辑体系的东西,而我们的“勾股原理” 是属于阴阳术数的东西,它的思想显然要比毕达哥拉斯的深很 多。好,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图,这个图还应加一个圆。(如图1)

勾股圆方

为什么要加一个圆呢?因为道生一,天道圆,这个道理我们 一会儿就能明白。勾股图、勾股原理记载在《周髀算经》这部书 里面,《周髀算经》开首就有一段周公问商髙“数”是怎么产生 的对话,周公说,“请问数从安从”,商髙回答:“数之法,出于 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关于这段话的解释,现在好象已 有定论,可是我还是给它提了问题,认为原来的解释有疑问。原 来的这个解释是汉朝人赵爽作出的,有关赵爽的解释,今天不 讲,我只谈谈在它的基础上后世是怎么注释的。我们的一些同志在看到商高的回答后,对于数是由圆方产生的问题,就作了这样 的联想。周朝的时候,圆周的长度等于直径的三倍,“勾三”,就 是说一个圆的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虽然这个周长由后来的祖冲 之算出来了,是3. 14159265……数出于圆,有的人就认为, 有那么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一,然后就以这个单位为直径来作 圆,把圆一拉开,就产生了 “三”,这是由圆产生三。如果再把 上述这个一的单位作为方的边长,那么把方一拉开就变成了 “四”,有了 “三”与“四”后,就将“三”与“四”作直角边, 再将两条直角边作连线就产生了 “五”。一般人的解释就是这样。 后来我在研究《史记》的过程中,我幵始对上述的想法产生动摇。上古圣人在论述到“数”的产生时,讲了两条原则:一是数法阴阳;一是数法日月星辰。数法阴阳,是说任何一个数都是根据阴阳的变化而产生的;数法日月星辰,是说数不是扳指头数出来的,它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转而来的。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为什么数出于圆方。我们怎么看见“一”这个单位呢?我们只要看到太阳自绕了一圈,就知道是一年;我们看到月亮绕地一周,就是一月;我们看到太阳的东升西降,就是一个日夜。数字就是根据观察天地的运动而得来的,所以说数法阴阳,数法日月星辰。
 
 
  那么圆怎么出于方呢?我们怎么知道圆的运动,我们怎么知道天体的运动呢?我们是从地平线上来观测日月星辰的出入方位,从而确定其运动周期。所以说“圆出于方”。而方是有广长的,矩就是广长,所以又说“方出于矩”。这是古人对数字来源的一个 基本论述。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