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三”生万物

  三、“三”生万物

  老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贡献非常之大,其中一个贡献是他提出了古典阴阳术数的另一条运算法则。 刚才我们谈到了《素问?五运行大论》的阴阳术数运算法则。这 条法则是:“阴阳不以数推以象”。老子定出的法则是,“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中医, 是存在运算的,如果没有运算,就不能预测了。我所讲的五运六 气,就是要教会大家运算,因此,要谈一些运算的基本法则,只 不过它的运算法则跟数理逻辑体系的运算法则不一样。我们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是怎么运算的,为什么 “一”、“二”、“三”,“三”就到了 “万”?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 来看中国的古文字,先来看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大家不要以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很简单,如果我们一直追踪下去,真是很深的问 题。这要牵涉到古文字学,尤其是甲骨文字学。关于这点,我要 向大家讲,由于“文革”的浩劫,我们国家对古文字的研究曾经 一度落后,特别是对甲骨文的研究。“文革”以后,我们国家开 始重视了,现在我们的古文字研究会定期每年都开一次会,目前 我们国家也产生了很多后起之秀。现在我们谈术数,就有一个问 题需要大家思考,这也是目前甲骨专家感觉比较困难的问题。这 个问题我不以为我是解决了,可是我提出了我的一些思考,也许 我的思考跟一些古文字专家的思考不大一样。中国的基本数文字 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很多人在解 释这个古文字的产生时,都碰到一个难题。中国文字是象形文 字,当然是由简单到复杂,“一”、“二”、“三”,是越来越复杂, 画数增加了,可是“四”呢?它为什么不是四画?大家不要以为

  这个问题好笑,你们再看看,“一”是一画,“二”是二画,“三” 是三画,可是“四”不是四画,在“一”到“十”的数字里面, 笔画最多的是五画,可是这个“五”偏偏不是五画,是四画,到 了 “六”呢? “六”还是四画,下去的“七”、“八”、“九”、“十” 就马上减成二画。很多专家都发现,这是个很难的难关,怎么解 释呢?绞尽了脑汁。我今天就针对它里面最难解释的一个“四”, 作出我的解释。我对这个“四”的解释其实就是从《老子》中得 到的启发,《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我们已经 知道“道”是天体运动的轨迹,或者就是天体运动,或者就是产 生天体运动的一种力量,起码可以作这样的解释。那么“道”在 天体运动的过程中是怎么产生四季的变化呢? 一月、二月、三 月,这一、二、三就形成了春,下去是四月、五月、六月就形成 了夏,一年中春夏秋冬的每一个季节都是以三为基本单位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说道产生了一月以后就产生了 二月,二月以后又产生了三月,三个月就形成了一个季,而万物 的生长变化就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些东西适宜于春天 生长,有些东西适宜于夏天生长,是季节决定万物的生长,所以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二,三生万物。”,够了 “三”就不是“四”的问题了,那么到了 “四”怎么办呢?古人 认为“天制气,地制形”,所谓地制形,即如《黄帝内经素问?五 运行大论》所说,“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地是方的,它 所装载的是万物生成的形类,而这万物的形类总起来不过两个类 型,一个是喜欢在阳增加的节令生长,一个是喜欢在阴增加的节 令里生长。也就是说喜欢冷天生长的和热天生长的两种。我们看 “四”的造字,首先“四”是方的,可以表征地,而方内的两画, 左边的一画可以表征万物形类的属阳部分,右边的一画可以表怔 万物形类的属阴部分,而且“四”这个数的本身又可以表示一年 的四季,所以“四”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怎么表示,不好表示,“三”下去就是“万物”,所 以用“四”。大家想想,古人的造字就是这样,没弄清楚的时候, 觉得没什么,也难弄,可是一旦弄清了,意义就深刻了,而且是 那么优美。

  我今天只解释“一”、“二”、“三”、“四”是怎么来的,就是 这么来的,可以还原。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应该采取还原论的方 法,关于还原论的正确与否,我不谈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哲学上 的一个问题,我只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中医的研究,应该采 取还原论的方法。还原论就是说你在对这个问题作出解释以后, 能不能回归到别的一些理论上来。通过上面的讨论,大家可以看 到,我们是可以回归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能够回归到“天制气,地制形”,能够回归到“天圆地方”,能够回归到“寒暑往来”,所以我采取了还原论,也许我 的这个判断是有价值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