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阴阳术数构系
1.1 两种概念的对比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运气学导论》,在讲课前,我跟中医学院的潘老师谈论了有关五运六气的一些问题,他给我提供了在今年(1986年)治病的过程中,发现五月份后的一段时间, 癲癎的发病率很高,这是完全符合“风化三”的论述。五运六气 里的“风化三”,讲的是在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太阳 寒水主运的时候,风是在三的地方化,不是三月,是三,那么这 就已经牵涉到术数的问题了。
同学们大概都曾做过中西医对比,或者甚至有的同志做过中 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由于这些年,改革的呼声很高, 门户打开以后,西方的思想以几十倍的速度和数量输人到了我们 这个古老的文明中。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尤其是我们的一些 学生,在这种场面里,简直达到了目不暇接的程度。一下“老三 论”,一下“新三论”,西方文明已经那么发达了,我们何苦还要 在这儿钻研《黄帝内经》,是不是未免太陈旧了。我觉得同学们 的这种心情,这种想法,或者同学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作为我 听到该是髙兴的,高兴什么呢?高兴大家都在这个潮流的驱驶下 在思考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文明,如果说,古老的传统文化再没有用了,那么,我们作为炎 黄子孙,未必会感到脸上光彩,未必不会精神空虚,因为世界上 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愿意做没有传统的民族的。大家在思考上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 题,这个问题相当难,就是关于科学概念的问题。特别是在思考 两种文化的差异时,更加需要做概念的对比。
关于科学概念的问题,那么多年来,都没有人能谈得清,后 来是由皮亚杰谈淸了。皮亚杰由于研究概念,发明了一种认识 论,他的认识论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亦不是经验的。 他把他的这个观点叫作“发生认识学”,而且有这么一本《发生 认识论》的专著,希望大家能够探讨他的一些观点。那么,皮亚 杰对科学概念的研究作出了什么贡献呢?他认为一个概念包括了 两个要素,他在剖析科学的时候,也剖析了组成科学系统的概 念,概念的两个要素:一个是感知经验,一个是逻辑数理构造。 比如速度这个概念,速度的快慢,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物体的运动 来知道,同时,速度也是可以计算的,时间与距离就可以确定速 度,这个运算过程的数理逻辑体系就是:速度=距离/时间。反 过来,距离也是概念,而距离这个概念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感知和 逻辑数理构造系统的运算得来。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包括了感知 和逻辑数理构造这两个要素。
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概念呢?是不是与上面的要素完全相同 呢?首先让我把我对中国人的概念作一个定义。在我们的传统文 化里,每一个概念也都包括两个要素,第一,也是经验感知;第 二,是阴阳术数构系。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的概念是经验感知 和阴阳术数构系这两大要素组成。
也许大家会问,经验感知好象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头痛,是 病人感觉出来的,医生也头痛过,大概知道头痛是什么滋味,可 是中医在考虑头痛的时候,还有个阴阳术数的关系。打个比方, 是哪一经头痛,是少阳,还是阳明,或者厥阴?少阳、阳明、厥 阴这一些就属于阴阳,那么,它有没有一个数呢?有!这一点大 家慢慢就会知道。现在大家起码懂樽,少阳叫做一阳,阳明叫做二阳,太阳叫做三阳,这个就是数--阴阳术数,所以头痛这个 概念就包含有个阴阳术数的构造体系。
我们相当多的同学在学习中医时,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 觉得老师教的中医太抽象了,不好懂,其实这是对中医莫大的冤 枉。中医是不允许抽象的,为什么不允许抽象呢?大家可以看一 看《黄帝内经素问》的《五运行大论》,黄帝在请教岐伯关于阴 阳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曾经谈到这么一个问题,阴阳在数上,是 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甚至可以无穷地推 下去,但为什么岐伯讨论的总是三阴三阳呢?如果将三阴三阳分 开来,顶多也就有手足之分,你说厥阴,大不了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说太阴,大不了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说来说 去还就是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为什么不变成 千千百百呢?岐伯这时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说:“天地阴 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也就是说,阴阳这个问题可不可 以运算呢?可以运算!但它不是西方自然科学逻辑体系的严密运 算,那它根据什么呢?这里的“以”是根据的意思,“不以数推 以象”,就是说阴阳的运算是根据象来进行的。为什么说阴阳的 运算不是根据“数”而是以“象”来进行的?我们可以看一看, 《内经》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特 别是“五、六、七、八、九”,“六”的数是肾、“七”的数是心, “八”的数是肝,“九”的数是肺,脾藏于“五”,“五”的数是 脾。我们在进行“六”加“七”的运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 果你说六加七等于十三,那这是现代科学的逻辑运算,是以 “数”而进行的推算。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在我们中医里, 更具体地说在阴阳问题的运算上,“六”加“七”不等于十三, 它很可能指的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在我们出现肾水不足、心 火太旺的证候时,就表征我们的心肾不交了,我们的水火不济 了,这时我们要补肾水、泻心火,使心肾能够交通、水火能够相济,其实,这就是六加七的过程。这就是“不以数推以象”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