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山楂5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降压,抗菌。
用途:肉食不化;小儿乳食停滞;痰饮痞满,症瘕;吞酸;下痢;疝气。
来源:《纲目》、《日用本草》。
原料:山楂5g、白术3g、神曲1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化积。
用途:一切饮食停积,腹胀、嗳气不舒。
来源:《丹溪心法》。
原料:山楂5g、小茴香3g、花茶3g。
用法:用山楂、小茴香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结。
用途:寒气凝结小腹,小腹冷痛、阴囊肿痛。
来源:《百一选方》。
原料:山楂5g、神曲3g、苍术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运脾,消导积滞。
用途:饮食水湿积滞,腹胀腹泻、呕吐泛酸。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山楂5g、桃仁3g、花茶3g。
用法:用山楂、桃仁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积化瘀。
用途:内伤饮食泄泻;食滞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山楂5g、决明子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消积,化瘀消脂。
用途: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胆囊炎;脂肪肝。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麦芽5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麦芽至水沸后泡茶饮用。
功能:消食和中,下气。
用途: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麦芽5g、神曲3g、白术3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化积。
用途:饮食积滞。
来源:《纲目》。
原料:谷芽5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谷芽至水沸后,冲泡茶饮用。
功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
用途: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谷芽5g、茯苓2g、泽泻2g、建曲2g、山楂2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前五味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胃,化食止泄。
用途:脾胃虚弱食不化、泄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神曲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用途:饮食停滞,胸腹痞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神曲5g、枳实3g、砂仁3g、白术3g、人参2g、花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神曲、枳实、砂仁、白术、人参至水沸后,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用途:脾胃气虚,饮食不化。
来源:《方脉正宗》。
原料:焦曲3g、谷芽3g、茯苓3g、山楂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食导滞,健脾渗湿。
用途:病后体弱,食纳欠佳。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白术3g、茯苓3g、薏苡仁3g、神曲2g、菊花2g、花茶3g。
用法:用上药前五味的煎煮液400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导滞,调和脾胃。
用途:脾胃失调而致胃脘胀满、纳呆食滞。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制附子1.5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于置于20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散寒除湿。
用途: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阴毒寒疝;中寒中风;风湿麻痹;久漏冷疮;阳痿。
来源:《纲目》。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25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原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原料:干姜5g、红糖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红糖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胃止呕。
用途:外感风寒或脾胃受寒,恶心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原料:干姜5g、半夏3g、人参2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干姜5g、当归3g、阿胶3g、蒲黄3g、柏叶3g、红茶3g。
用法:将上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血。
用途:呕吐、下血。
来源:《观聚方要补》。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着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干姜5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所致胃脘痛、吞酸、嗳气、肠鸣、冷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红茶3g、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肾虚腰痛;胃痛;干湿脚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杏仁3g、葱白3g、花茶3g。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200ml,泡葱白、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小肠(腹)气痛不可忍。
来源:《续本事方》。
原料:茴香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胁下疼痛。
来源:《袖珍方》。
原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吴茱萸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来源:《医方集解》。
原料:茴香5g、苍耳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肿。
用途:睾丸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肉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肝肾,散寒通经。
用途:寒疝腹痛、睾丸偏坠或胀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蜀椒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滞止痛。
用途:睾丸偏坠冷痛;睾丸鞘膜积液;肾结石、肾积水出现腰冷痛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艾叶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止血,安胎。
用途: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艾叶5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卧不安。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艾叶5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艾叶、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寒冷下痢脓血、腹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原料:艾叶5g、阿胶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散寒。
用途:妇女崩中,连日不止。
来源:《养生必用方》。
原料:艾叶5g、蒲黄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经,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艾叶5g、苍术3g、白术3g、归身3g、砂仁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
功能:温经除湿止带。
用途:妇女白带淋沥。
来源:《本草汇言》。
原料:艾叶5g、茯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养阴敛汗。
用途:盗汗不止。
来源:《纲目》。
原料:丁香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暖肾,降逆;抗菌,驱虫,健胃,止牙痛。
用途:呕吐、呃逆;心腹冷痛;泻痢;疝气;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用法: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降逆。
用途: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哕逆不定。
来源:《简要济众方》。
原料:丁香1g、半夏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止呕。
用途:小儿吐逆。
来源:《百一选方》。
原料:肉桂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镇静,降压,杀菌。
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泻;经闭;阴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肉桂3g、高良姜2g、当归1g、厚朴2g、人参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思饮食。
来源:《圣惠方》。
原料:肉桂3g、吴茱萸2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寒疝腹冷、来往冲心腹痛。
来源:《姚僧坦集验方》。
原料: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肝肾,祛寒止痛。
用途:真寒腰痛、阴囊缩、身战栗。
来源:《会约医镜》。
原料:肉桂3g、黄连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来源:《普济方》。
原料:乌药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理气开郁。
用途:寒疝;宿食不消、反胃吐食;脚气;小便频数。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乌药3g、当归2g、香附2g、川芎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和血。
用途: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
来源:《本草切要》。
原料:乌药3g、升麻2g、花茶2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升阳。
用途:小肠疝气、睾丸坠痛。
来源:《孙天仁集效方》。
原料:乌药3g、威灵仙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通经,舒筋活络。
用途: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人参2g、肉桂4g、黄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温中。
用途:气血素亏,复因劳碌伤气,腰膝酸沉、肢软气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陈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温中。
用途:脾胃气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桔红2g、生姜2g、红糖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止呕。
用途:胃气失和,呕吐恶心。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杜仲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利尿。
用途: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杜仲5g、五味子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益肾。
用途:腰痛。
来源:《箧中方》。
原料:杜仲5g、木香2g、茴香1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强筋,理气止痛。
用途:腰痛。
来源:《活人心统》。
原料:杜仲5g、川芎3g、丹参2g、桂心2g、细辛0.5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强肾活血止痛。
用途:突发腰痛不可忍。
来源:《圣惠方》。
原料:杜仲5g、车前草3g、小茴香3g、山茱萸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祛湿。
用途:小便余沥、阴囊湿痒。
来源:《本草汇言》。
原料:杜仲5g、夏枯草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清肝,降血压。
用途:高血压、头晕目眩。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杜仲5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明目,降血压。
用途:高血压;头晕目眩、目赤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五加皮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抗炎,镇痛,解热。
用途:风湿痹痛、筋骨挛急;腰痛;阳痿;水肿;脚气;跌打损伤。
来源:传统药茶方。
配料:五加皮5g、远志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湿。
用途: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
来源:《瑞竹堂经验方》。
原料:五加皮5g、杜仲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祛风湿。
用途:肝肾不足及风湿腰腿疼痛。
来源:《卫生家宝方》。
原料:五加皮5g、当归3g、牛膝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或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祛瘀。
用途:鹤膝风;风湿性关节炎,四肢痹痛。
来源:《外科大成》。
原料:五加皮5g、羌活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强筋骨。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产后关节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五加皮5g、黄芪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行水,祛湿强筋。
用途: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关节肿胀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威灵仙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消痰散积;降血糖。
用途:痛风顽痹、腰膝冷痛;症瘕和聚;脚气;关节炎;肝炎;扁桃体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威灵仙5g、骨碎补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气,强筋骨,祛风湿。
用途:风寒湿痹痛;关节炎;产后耻骨痹痛;肾虚风寒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威灵仙5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化毒祛风。
用途:尿路感染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独活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镇静,镇痛,抗炎,催眠。
用途: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足挛痛;头痛;牙痛;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独活5g、防风3g、苍术3g、细辛0.5g、川芎2g、花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寒胜湿、强筋止痛。
用途:寒湿阻滞腰痛。
来源:《症因脉治》。
原料:独活5g、黄芪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祛湿,消肿止痛。
用途:风湿内阻,四肢关节不利、头面肿痛、尿少。
来源:《延年方》。
原料:独活5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独活、生地至水沸后,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养血。
用途:中风面部偏瘫、牙关紧闭、面肌不利、舌不转难言;牙根松动疼痛。
来源:《千金方》。
原料:松节5g、花茶3g。
用法:用松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燥湿,舒筋活络。
用途:关节风痛,转筋挛痛;鹤膝风;脚气;跌损瘀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千年健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湿,壮骨止痛,消肿。
用途: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胃痛;痈疽疮肿;中风半身不遂。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络石藤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通络,止血消瘀;降血压。
用途: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络石藤5g、五加皮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湿,强筋骨。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鸡血藤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舒筋,活血;镇静。
用途: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桑寄生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活血,安胎;镇静,降血压。
用途:腰膝酸痛,筋骨瘦弱;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高血压。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桑寄生5g、阿胶3g、艾叶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养血安胎。
用途:妊娠胎动不安,心腹疼痛。
来源:《圣惠方》。
原料:桑寄生5g、防风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止痛。
用途:风湿寒阻滞头痛肢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桑寄生5g、川芎3g、防风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活血祛瘀。
用途:毒痢脓血。
来源:《杨氏护命方》。
原料:豨莶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抗炎。
用途: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疔疮肿毒。急性肝炎;高血压。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豨莶5g、当归3g、川萆薢2g、川芎2g、威灵仙2g、花茶5g。
用法:用以上诸药的煎煮液400ml,泡茶饮用。
功能:养血和血;熄风,通络。
用途:中风口眼?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腰脚无力、筋骨挛强。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路路通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通络,利水除湿。
用途: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痈疽;湿疹疮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三七5g、花茶3g。
用法:用三七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途:跌打损伤瘀血肿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心纹痛;小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三七5g、丹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化瘀,止痛定悸。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胁肋刺痛;肝肿大。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三七5g、鸡内金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瘀消积,开胃气。
用途:慢性肝炎;肝硬化;提高血浆白蛋白;腹部气血瘀滞之肿块。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三七5g、沉香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降气活血止痛;降血压,强心。
用途: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兼有气滞血瘀症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川芎5g、花茶3g。
用法:用川芎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祛风燥湿;镇静,降血压,抗菌。
用途:瘀阻块痛,胁助腹痛;产后瘀块阻痛;寒痹筋挛;痈疽疮疡;心绞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川芎5g、艾叶2g、当归2g、白芍2g、阿胶2g、花茶2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活血。
用途:妊娠腹痛(胞阻);寒凝血瘀腹痛胸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川芎5g、当归2g、荆芥2g、花茶2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养血。
用途:产后血晕。
来源:《奇方类编》。
原料:川芎5g、木香2g、桂心2g、当归2g、桃仁2g、花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活血止痛。
用途:产后心腹痛。
来源:《卫生家宝方》。
原料:丹参5g、花茶3g。
用法:用丹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抗菌,降血糖。
用途:瘀血腹痛;骨节疼痛;症瘕积聚;月经不调,痛经;心绞痛;恶疮肿毒;迁延性、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丹参5g、益母草2g、香附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调经。
用途:经血涩少;产后瘀血腹痛;闭经腹痛;经血有暗红血块。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丹参5g、茵陈3g、郁金2g、板蓝根2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用途:急慢性肝炎胁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丹参5g、五味子3g、花茶3g。
用法:用丹参、五味子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血养心安神。
用途:神经衰弱。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丹参5g、白芍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消肿止痛。
用途:妇女乳房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丹参5g、槟榔2g、青皮2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理气活血通经。
用途:男女阴部疼痛或肿胀。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牛膝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祛瘀,消痈散肿;止痛。
用途:瘀血腹痛;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尿血;淋病;闭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牛膝5g、黄柏2g、苍术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清热、燥湿。
用途: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热胀痛。
来源:《医学正传》。
配料:牛膝5g、泽兰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瘀通痹,利水消肿。
用途:瘀血阻滞腰膝痛;慢性前列腺炎;输卵管积水;闭经、痛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赤芍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瘀止痛,凉血消肿;解痉,降血压,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溃疡,抗菌,解热。
用途:瘀滞腹痛;痛经;目赤;痛肿;血痢。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赤芍5g、香附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血理气。
用途:气血不和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来源:《圣惠方》。
原料:赤芍5g、黄柏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祛瘀。
用途:湿热瘀结所致赤白痢下注、腹痛不可忍。
来源:《圣惠方》。
原料:红花3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血压。
用途: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皮下充血胀肿;产后恶露不尽;闭经;冠心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红花2g、甘草3g、全瓜蒌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痰祛瘀,散结宽胸。
用途:冠心病;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组织伤;胃痛;慢肝胁痛;带状疱疹后局部神经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桃仁5g、花茶3g。
用法:用桃仁的煎煮液150泡茶饮用。
功能:破血行瘀,润燥滑肠。
用途:瘀血肿痛;跌打损伤;风痹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桃仁5g、当归3g、红花3g、牛膝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养血,祛瘀。
用途:妇女血闭不通,月经不调、经少、有瘀块、手足心烦热;产后恶露不尽。
来源:《杨氏家藏方》。
原料:桃仁5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泄热化瘀。
用途:血热内瘀尿血;激素类药物用药过量有瘀热症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桃仁5g、杏仁3g、当归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滞化瘀,生肌。
用途: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蒲黄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凉血止血,活血消瘀;降压,凝血。
用途:瘀热阻滞的腹痛肿痛;闭经、痛经;疮疡肿毒;吐血、尿血;阴部湿痒。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蒲黄5g、五灵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行瘀,散结止痛。
用途: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心绞痛;胃痛。
来源:《和剂局方》。
原料:蒲黄5g、青黛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经止血。
用途:肺热衄血;吐血泻血;经量过多。
来源:《简便单方》。
原料:蒲黄5g、郁金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郁热,和血。
用途:膀胱热小便血不止。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益母草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用途:月经不调、崩中漏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尿血泻血;疮疡痈肿;急性肾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益母草5g、延胡索2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理气止痛。
用途:月经不调;痛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益母草5g、当归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调经。
用途: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下;妇女分娩后服用,可助子宫之整复。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益母草5g、红花28g、川芎2g、当归2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调经止痛。
用途:痛经;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益母草5g、黄芪5g、当归3g、香附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养血,通经。
用途:闭经;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人参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茶饮用。或用人参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用途:劳损虚脱;大失血大吐泻之后体虚神衰;眩晕头痛;血汗暴脱;妇女崩漏。高血压;冠心病;心肌营养不良;糖尿病;阳痿。
来源:《景岳全书》。
原料:人参3g、白术3g、茯苓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益气。
用途:脾胃气虚,面色惨白、食少便溏、四肢无力、精神倦怠。
来源:《和剂局方》。
原料:人参3g、远志3g、菖蒲3g、茯苓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心脾气,宁神定志。
用途:心脾气虚,恍惚振悸、梦寐惊吓。
来源:《和剂局方》。
原料:人参3g、大枣3枚、红茶3g、糖10g。
用法:用人参、大枣的煎煮液300泡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生血。
用途:失血后以此茶康复。
来源:《十药神书》。
原料:人参3g、侧柏叶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止血。
用途:精神情志及酒色内伤,气血妄行所致吐血、下血、鼻血。
来源:《中藏经》。
原料:人参3g、生地3g、干姜2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和中。
用途:妊娠吐酸清水,腹痛不能饮食。
来源:《和剂局方》。
原料:人参3g、紫苏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开胃,利气化痰。
用途:喘咳;慢支炎肺气虚喘嗽不止。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人参3g、升麻3g、黄芪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上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补气升阳,托透邪毒。
用途:白血球减少;气虚低热所致顽固性口腔溃疡久不愈合;直肠癌;乙状结肠癌;低血压;眩晕;崩漏;尿毒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人参3g、半夏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开胃,益气止呕。
用途:妊娠恶阻;呕恶;尿毒症等病所致顽固性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人参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泡至味淡。
功能:大补元气,生津。
用途:脾胃气虚、精神欠佳;伤神耗气者;暑热伤津耗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人参3g、防风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升阳。
用途:产后感受风邪,周身疼痛;慢性腹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党参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升红细胞,升血糖,降血压。
用途: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党参5g、黄芪5g、白术3g、淮山药3g、升麻3g、花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益气,升阳止泻。
用途:脾胃气虚泄泻不止;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
来源:《不知医必要》。
原料:党参5g、黄柏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清热解毒。
用途: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固表,利水消种,托毒生肌。利尿,强壮,降血压。
用途:气虚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5g、牡蛎3g、五味子3g、茯苓3g、人参2g、绿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敛疮,生肌。
用途:痈疽脓泄后,久不能收口。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5g、麦门冬3g、生地3g、茯神3g、栝蒌3g、绿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生津止渴。
用途:消渴,饮多、尿多。
来源:《千金方》。
原料:黄芪5g、白术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健脾利水。
用途:气虚水湿停滞之关节痹痛、水肿、肾炎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5g、山药5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益阴。
用途:脾胃气弱诸症;糖尿病;慢性肠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5g、防风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御风。
用途:气虚感冒;表虚自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痔疮脱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5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升阳,透邪解毒。
用途:气虚炎症、口腔溃疡;低血压;免疫机能低下;白细胞下降。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山药10g、花茶3g。
用法:用山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用途:脾胃虚弱,泄泻、食欲不振;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尿多;久痢。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山药5g、党参3g、白术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益气。
用途: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山药5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清热,燥湿。
用途:湿热泄泻、赤白痢;乙肝脾胃虚弱者;小便赤热。
来源:《濒湖经验方》。
原料:甘草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中缓急,润肺解毒;抗炎,解毒,镇痛,抗惊厥,镇咳,利尿,抗肿瘤。
用途:脾胃气虚,腹痛便溏、食少;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解药毒;解食物中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肉苁蓉5g、红茶3g。
用法:用肉苁蓉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益精,润燥滑肠。
用途:男子阳痿、遗精;女子不孕、阴冷;腰膝冷痛;血崩;带下;血枯便秘;遗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肉苁蓉5g、杜仲3g、菟丝子3g、五味子3g、续断3g、红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益精。
用途: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阴囊痒、小便淋沥、溺时赤时黄。
来源:《医心方》。
原料:仙茅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阳,壮筋骨。
用途:男子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心腹冷痛;腰腿寒痹疼痛;女子阴冷、性欲低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仙茅5g、五加皮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强筋。
用途:腰膝筋膜拘急、肌肤麻木、关节不利;阳痿;妇女宫寒不孕。
来源:《万病回春》。
原料:巴戟天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降压。
用途:阳痿;少腹冷痛;小便失禁;子宫虚冷月经不调;宫寒不孕;风湿寒痹。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巴戟5g、牛膝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和血。
用途:虚羸阳痿。
来源:《千金方》。
原料:巴戟5g、吴茱萸3g、肉桂2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或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温肾暖宫。
用途:妇女子宫久冷,月经不调、量时多时少、赤白带下。
来源:《和剂局方》。
原料:巴戟5g、杜仲3g、羌活3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用途: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淫羊藿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催淫,镇咳,祛痰,平喘,降压。
用途:男子阳痿不举;遗精;小便淋漓;筋脉拘挛、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淫羊藿5g、肉苁蓉3g、红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壮阳。
用途:肾阳虚阳痿、肢冷;宫寒不孕;女子性欲低下;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淫羊藿5g、肉桂3g、陈皮3g、槟榔3g、生姜3g、红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冲泡红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脾肾。
用途:脾肾阴虚,脘腹冷痛、食欲不振、腰酸体弱;遗精;阳痿。
来源:《普济方》。
原料:续断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
用途:肾虚腰背酸痛、足膝无力;遗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续断5g、杜仲3g、牛膝3g、木瓜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祛风湿。
用途:腰痛、腿脚酸软;风寒湿痹痛。
来源:《扶寿精方》。
原料:续断5g、桑寄生3g、菟丝子3g、阿胶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固肾养血安胎。
用途:滑胎。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原料:骨碎补5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骨碎补后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活血,止血。
用途:肾虚腰痛、久泻不止;风湿痹痛;耳鸣;跌打损伤。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骨碎补5g、山茱萸3g、茯苓3g、熟地3g、丹皮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益精。
用途:肾虚耳聋耳鸣、牙齿松动疼痛。
来源:《本草汇言》。
原料:骨碎补5g、补骨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活血。
用途:肾虚牙痛;慢性牙周炎;骨质增生。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菟丝子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或用菟丝子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补肝肾,益精髓,明目;降压。
用途:腰膝酸痛;遗精;遗尿;目视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菟丝子5g、杜仲3g、红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强筋。
用途:肾虚腰痛。
来源:《百一选方》。
原料:菟丝子5g、牛膝3g、红茶3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祛风湿,活血。
用途:男子腰膝软痛、阳痿;四肢顽麻无力。
来源:《经验后方》。
原料:菟丝子5g、麦冬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滋阴。
用途:心肾不足,小便赤灼、口干烦热、头晕怔忡。
来源:《纲目》。
原料:菟丝子5g、五味子3g、红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
用途: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痛、头晕眼花、遗精、遗尿、失眠健忘。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锁阳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锁阳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补肾润肠。
用途: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血枯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锁阳5g、龙骨3g、苁蓉3g、桑螵蛸3g、茯苓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壮阳,涩精。
用途:肾虚遗精、阳痿;遗尿;带下淋漓。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锁阳5g、党参3g、山药3g、覆盆子2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益肾。
用途:脾肾气虚阳痿、早泄;带下;遗精;遗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锁阳5g、龙胆草3g、寒水石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益脾肾,清热敛酸。
用途:胃痛;胃酸过多、泛酸。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桑寄生10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降血压,利尿。
用途:腰膝酸痛、筋骨痿弱;风寒湿痹;脚气;胎漏;产后乳汁不下;冠心病心绞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桑寄生5g、艾叶3g、阿胶3g、红茶3g、红糖10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温经,和血。
用途: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
来源:《圣惠方》。
原料:桑寄生5g、防风3g、川芎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甘草、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痢。
用途:毒痢脓血、未见寒热。
来源:《杨氏护命方》。
原料:阳起石10g、红茶3g。
用法:用阳起石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命门。
用途: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女子性欲低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冬虫夏草3g、红茶3g。
用法:用冬虫夏草的煎煮液1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虚益精,止咳化痰。
用途:阳痿、遗精;自汗;盗汗;痰饮喘嗽;腰膝酸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沙苑子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益肾,明目固精。
用途: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遗精、早泄、遗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沙苑5g、芡实3g、莲须3g、龙骨3g、牡蛎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400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益精,固精。
用途:精滑不禁;早泄,遗尿。
来源:《医方集解》。
原料:人参1g、黄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保元,益卫固表。
用途:元气虚弱,脾肺不足,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气短懒言。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党参5g、莲肉5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安神。
用途:中气不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悸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用途: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养阴清热。
用途:肝肾阴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
功能:滋肾补心,安神。
用途: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来源:《摄生秘剖》。
原料:枸杞5g、白芍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肝肾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枸杞5g、龙胆草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养血,清热除湿。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龙胆草3g、虎杖3g、绿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肝,解毒除湿;降转氨酶。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转氨酶偏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生地10g、绿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血,降血糖,升血压,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阴虚发热、盗汗、口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生地5g、麦冬3g、天冬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后伤津,口烦渴、汗出;消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生地5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养阴,敛脾精。
用途:慢性肾炎肾病已久,肾阴虚而湿邪阻滞不化,出现阴虚挟湿的症状,腰膝酸软、口渴咽干、盗汗、潮热、苔黄厚腻、水肿、蛋白尿;慢性湿疹。
原料:生地5g、蒲公英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凉血解毒,散结除痹。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痈疮肿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生地5g、豆卷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通达宣利,养阴解表。
用途:湿热入营血而致身热、发红疹、烦燥不安;乳痈初起;胃热烦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10g、红茶3g。
用法:用当归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糖。
功能: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用途: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虚头晕目眩、心悸、疲倦;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虚便秘;跌打损伤;高血压病;慢性盆腔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5g、黄芪5g、大枣3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补气。
用途:气血虚弱,神倦、疲乏、咽干;月经不调、经量少;产后气血亏损;病久不愈气血枯竭;免疫功能低下;再障贫血;气虚低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5g、白芍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平肝。
用途:肝硬化血虚有瘀者;痛经;湿热瘀阻之痢疾。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5g、苏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血,降气,消痰。
用途: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5g、羌活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通血脉,散寒滞。
用途:冠心病因风寒诱发而加剧心胸闷痛、上肢酸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5g、川楝子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活血,调气止痛。
用途:气滞血瘀少腹痛、筋脉拘挛;慢性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5g、柏子仁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润燥。
用途:老年便秘;血虚之闭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5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养血,化湿解毒。
用途:气血虚寒之溃疡病、疮疡肿毒、癌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何首乌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水煎煮何首乌至水沸后5~10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补肝益肾,养血祛风;降血脂,抗菌。
用途:肝肾阴亏,发须早白、头晕、遗精、腰膝酸软;慢性肝炎;痈肿;瘰疬;痔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何首乌5g、防风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薄荷、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血,祛风,除湿,解毒。
用途:遍身疮肿痒痛。
来源:《外科精要》。
原料:何首乌5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可不用茶。
功能:益肝肾,养心血。
用途:肝肾不足,心血亏损,虚烦不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属肝肾阴虚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白芍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抗菌。
用途:胸胁疼痛;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白芍5g、干姜3g、红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痛。
用途:痛经;寒性胃腹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白芍5g、乌梅2枚、木瓜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敛肝养胃。
用途:胃阴不足,纳差、无食欲、口渴、舌红少苔;萎缩性胃炎;慢性泻痢;妊娠呕吐日久伤津;甲亢。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白芍5g、白薇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阴血,清肝热。
用途:高血压;阴虚血热之血尿、崩漏、经期发热、蛋白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白芍5g、钩藤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柔肝清热,平肝熄风。
用途:肝阳偏亢之眩晕、高血压、目赤。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五味子5g、绿茶3g。
用法:用五味子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用途:肺虚喘咳、口干、自汗盗汗;梦遗滑精;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肠道感染;神经衰弱。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五味子5g、人参3g、麦冬3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用途: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
来源:《千金方》。
原料:五味子5g、沙参3g、石斛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胃益津。
用途:久痢伤津或热病后伤津。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山茱萸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抗菌。
用途: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遗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天门冬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肿瘤。
用途: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乳房肿瘤。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天门冬5g、人参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益气,润肺止咳。
用途:肺气虚阴咳嗽。
来源:《儒门事亲》。
原料:天门冬5g、川贝母3g、茯苓3g、阿胶3g、杏仁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00泡绿茶饮用。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热咳嗽咳血;吐血;肺癌;乳腺癌。
来源:《本事方》。
原料:天门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养阴,解毒。
用途: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麦门冬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抗菌,降血糖。
用途:肺燥干咳、咯血;肺痿;肺痈;消渴;虚劳烦热;热病伤津,咽干口燥、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麦门冬5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或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清热。
用途:热病烦渴、鼻出血;咽喉不利。
来源:《济生方》。
原料:麦门冬5g、地骨皮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肺阴,清虚热。
用途: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麦门冬5g、半夏3g、人参3g、粳米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阴益气,利咽喉。
用途: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干咳咯痰。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沙参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清肺,祛痰止咳;强心,抗真菌,降血压。
用途: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沙参5g、麦冬3g、玉竹3g、冬桑叶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前四味药的煎煮液400ml,泡甘草、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润燥。
用途:燥伤肺卫阴亏,发热咳嗽、口干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玉竹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用途: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机、小便频数,咽喉不利。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玉竹5g、沙参3g、麦冬3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胃生津。
用途:热病发汗后,当复其阴,以滋养耗伤之胃津;咽喉不利。
来源:《温病条辨》。
原料:玉竹5g、薄荷3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疏表,明目。
用途:外感热病后目赤痛、视物昏花。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石斛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益胃生津,清热养阴。
用途: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石斛5g、瓜蒌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生津润肺,宣肺止咳。
用途:肺燥咳嗽咯干痰;慢支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天花粉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
用途:热病口渴;消渴;肺燥咳血;黄疸;痈疽肿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玄参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阴降火,除烦,解毒。
用途:热病烦渴、便秘;自汗盗汗;咽喉肿痛;痈肿;皮肤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玄参5g、大青叶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解毒。
用途:乳蛾肿痛;感冒发热;腮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芦根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用途:热病烦渴;胃热呕吐泛酸;肺痈。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芦根5g、麦门冬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清热。
用途:霍乱吐泻、口烦渴、小便黄;膀胱癌;咽喉不利。
来源:《千金方》。
原料:人参3g、牛膝2g、巴戟2g、杜仲2g、枸杞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即可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补气血,养精益脑。
用途:中老年体弱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茯苓2g、熟地2g、菊花2g、人参2g、柏子仁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也可去茶以煎液代茶饮。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脏益智,安神。
用途:中老年体虚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远志2g、山药2g、巴戟2g、菟丝子2g、五味子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延年益寿,益智宁神。
用途:中老年体虚神衰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菟丝子3g、牛膝2g、山药2g、茯苓2g、续断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肾,益精神。
用途:中老年体弱多病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苍术2g、人参2g、鹿茸0.5g、淫羊藿2g、泽泻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泡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阳祛湿,强身壮体。
用途:中老年体胖痰湿重房事偏弱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菟丝子2g、肉苁蓉2g、枸杞2g、山茱萸2g、覆盆子2g、红茶10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500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补肝肾,延年增智。
用途:中老年肝肾不足、房事渐衰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鹿角2g、龟板2g、枸杞5g、人参3g、红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鹿角、龟板、人参至水沸后15~30分钟,冲泡枸杞、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精补血,益气提神。
用途:中老年气血虚弱者。
来源:《仙传四十九方》。
原料:山茱萸2g、当归2g、牛膝2g、菟丝子1g、白鱼膘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冲饮至味淡。
用途:中老年体弱多病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覆盆子2g、可斛2g、杜仲2g、续断2g、五味子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泡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生延年,益智健脑。
用途:中老年体弱神衰健忘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益母草10g、滑石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水煎剂350泡茶饮用。可加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肤祛斑,消皱。
用途:面晦、肤燥、皱纹增多、黑斑。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人参2g、白术2g、甘菊2g、葛根2g、蔓荆子2g、绿茶5g。
用法:用45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可加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肤益神。
用途:皮肤粗糙、神弱肌肉松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何首乌2g、肉苁蓉2g、菟丝子2g、泽泻2g、枸杞2g、绿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水煎液400泡茶饮用。可加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美发养颜。
用途:肝肾不足脱发、白发、面容无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枸杞2g、天冬2g、生地2g、人参2g、茯苓2g、绿茶5g、蜂蜜10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养阴,美肤强身。
用途:面色苍淡,容颜衰减。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西洋参2g、当归2g、枸杞2g、合欢花2g、佛手2g、绿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益美颜,润泽肌肤。
用途:年老肌肤失润枯燥。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当归2g、天麻1g、细辛0.5g、没石子0.3g、诃子0.3g、红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肾养血,黑发生发。
用途:头发早白、脱发。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何首乌2g、菟丝子2g、牛膝1g、生地1g、柏子仁2g、红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00泡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补肝肾,生发黑发。
用途:少发、脱发、白发。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连1g、升麻2g、藿香2g、木香1g、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50ml,泡甘草、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胃热,洁牙香口,固齿止痛。
用途:口臭;牙疳出血、齿落;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泽泻3g、石菖蒲3g、山楂3g、紫苏3g、绿茶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减肥,降脂。
用途:体胖;高血脂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冬瓜仁3g、桃仁2g、陈皮2g、绿茶3g、冰糖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润肤增艳。
用途:面色晦暗、憔悴;斑点。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枸杞2g、龙眼肉2g、山楂2g、菊花2g、青果2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生血养阴,润肤美容。
用途:阴血不足或久病后,面容枯瘦、肌肤无泽。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茯苓2g、泽泻2g、车前草2g、山楂2g、大腹皮1g、绿茶5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尿除湿,降血压、降脂、减肥。
用途:肥胖者;水肿;高血压;高血脂。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鲜梨子1个(去皮)、麦冬5g、绿茶3g。
用法:用水煎煮梨子块、梨皮、麦冬后泡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热病伤津;秋天肺燥咳嗽。
原料:鲜梨子1个(去皮)、生地5g、绿茶3g。
用法:用水煎煮梨子块、梨皮、生地后泡茶。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养阴生津,清热。外感热病口烦渴、咳嗽。
原料:鲜梨子1个(去皮)、枸杞5g、绿茶3g。
用法:用水煮梨子块、梨皮后,泡枸杞、绿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润肺补肾。肺肾阴虚咳喘。
原料:鲜苹果1个、酸枣仁5g、绿茶3g、白糖15g。
用法:将苹果切成小块,与酸枣仁同煮,用其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补心益气,生津止渴。心脾气虚者;解渴。
原料:鲜苹果1个、陈皮3g、绿茶3g、冰糖15g。
用法:用苹果、陈皮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解暑开胃,醒酒。用于食差及醉酒者。
原料:鲜橘2个、杏仁3g、绿茶3g。
用法:将橘去皮后,与杏仁同煮,用其煮液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用:润肺止渴。咳嗽气喘多痰者。
原料:鲜橘2个、生姜3g、花茶3g。
用法:将橘去皮后,用水煎煮橘、生姜至水沸后泡茶饮用。
功用:开胃健脾,生津。脾胃弱兼口渴、欲呕。
原料:鲜柑1个、陈皮5g、绿茶3g。
用法:柑去皮后,与陈皮共煎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用:醒酒利尿,生津止渴。
原料:鲜柚3瓣、山楂3g、陈皮3g、绿茶3g。
用法:去除柚瓣皮后,与山楂、陈皮共煎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用:开胃,生津,醒酒。
原料:鲜葡萄30g、人参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葡萄、人参后泡茶。
功用:补气血,益精神。体弱神差者宜饮。
原料:鲜葡萄30g、茯苓3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葡萄、茯苓、羌活的煎煮液泡茶。
功用:除风湿、运脾利水。
原料:鲜西瓜肉100g、荷叶3g、石斛3g、绿茶3g、冰糖15g。
用法:用水煎煮西瓜肉、荷叶、石斛至水沸后,泡茶饮用。
功用: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水便。暑天炎热之季宜饮;热病伤津者可多饮。
原料:鲜甘蔗(去皮)200g、生地3g、绿茶3g。
用法:将甘蔗切成小块,用水煎煮甘蔗、生地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用:清热养阴,或热病伤阴者可饮。
原料:鲜李子5个、夏枯草3g、车前草3g、绿茶3g。
用法:用李子、夏枯草、车前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清肝泄热,生津利水。肝经有热、肝炎患者宜饮。
原料:无花果10g、川贝母3g、花茶3g。
用法:用无花果、川贝母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清肺止咳,消肿解毒。
原料:西番莲10g、绿茶3g。
用法:用西番莲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用:疏风清热,止咳化痰。
原料:鲜杏子3枚、绿茶3g。
用法:用杏子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用:润肺定喘,生津止渴。
原料:鲜杏子3枚、桔梗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蜂蜜。
功用:润肺定喘,生津止渴,咳嗽痰多者宜用。
原料:鲜枇杷3枚、紫苏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用:清肺止咳,止渴,下气。
原料:鲜枇杷3枚、川贝3g、绿茶3g、蜂蜜10g。
用法:用枇杷、川贝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润肺、祛痰、止咳。
原料:龙眼肉10g、红茶3g。
用法:用龙眼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糖。
功用: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益智。
原料:龙眼肉10g、人参3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补气养血。气血虚弱、心脏疾病患者宜饮。
原料:龙眼肉10g、百合5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糖。
功用:补心安神。
原料:大枣5枚、红茶3g、红糖5g。
用法:用大枣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温补脾胃,生津。脾胃虚弱者宜饮。
原料:大枣5枚、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大枣、甘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益胃生津,解毒。气阴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仲、口干渴及妇女脏躁者宜饮。
原料:乌梅3枚、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乌梅、甘草、绿茶饮用。
功用: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安蛔。用于鼻咽癌、直肠癌。
原料:鲜人参果30g、绿茶3g。
用法:用人参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强心补肾,生津止渴,补脾健胃,调经活血。
原料:鲜桃子1个、绿茶3g。
用法:去除桃皮,用水煎煮后泡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生津润肠,活血消积。
原料:鲜菠萝(去皮)50g、玉竹5g、绿茶3g。
用法:用菠萝、玉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补脾益气,生津止渴,醒酒。
原料:鲜椰汁250、绿茶3g。
用法:将椰汁煮沸后泡茶饮用。
功用:益气生津,清热,养颜。
原料:鲜椰汁300、枸杞5g、绿茶3g。
用法:将椰汁煮沸后,泡枸杞、绿茶饮用。
功用:清热止渴,滋肾养肝,美容益智。
原料:鲜椰汁300、菊花3g、绿茶3g。
用法:将椰汁煮沸后,泡菊花、绿茶饮用。
功用:清热明目,生津止渴,美颜润肤。
原料:鲜荔枝(去皮)5个、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荔枝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益血生津,理气止痛。
原料:鲜荔枝(去皮)5个、白芍5g、绿茶3g。
用法:用荔枝、白芍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养阴血,清热,解渴。
原料:鲜猕猴桃(去皮)2个、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后泡茶饮用。
功用:解热止渴,通淋。用于胃癌。
原料:鲜猕猴桃(去皮)2个、木通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猕猴桃、木通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清热生津,利尿。
原料:鲜草莓5个、绿茶3g。
用法:用草莓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润肺生津,清热凉血。
原料:鲜草莓5个、葛根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草莓、葛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清热生津,解酒。
原料:鲜阳桃1个、桑叶3g、绿茶3g。
用法:用阳桃、桑叶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生津止渴,疏风清热。
原料:鲜芒果(去皮)1个、绿茶3g。
用法:用芒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益胃止呕,解渴利尿。
原料:鲜芒果(去皮)1个、芦根3g、绿茶3g。
用法:用芒果、芦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清热养阴,利尿。
原料:鲜芒果(去皮)1个、生姜3g、红茶3g。
用法:用芒果、生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白糖。
功用:养阴,和胃,止呕。
原料:鲜樱桃30g、绿茶3g。
用法:用樱桃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益气,祛风湿。
原料:鲜樱桃30g、木瓜5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樱桃、木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生津,强筋,祛风湿。
原料:鲜桑椹30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桑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补肝肾,熄风。
原料:鲜桑椹30g、枸杞5g、绿茶3g、冰糖3g。
用法:用桑椹的煎煮液泡枸杞、绿茶、冰糖饮用。
功用:滋阴补肾,止咳生津。
原料:鲜桑椹30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桑椹、白芍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养阴柔肝,生津润燥。
原料:鲜桑椹30g、菊花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桑椹的煎煮液泡菊花、绿茶饮用。
功用:清肝明目,滋肾益阴。
原料:鲜菠萝蜜20g、花茶3g。
用法:用菠萝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补中益气,清热止渴。
原料:鲜香蕉(去皮)2根、柏子仁5g、红茶3g。
用法:用香蕉、柏子仁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
功用:润肠通便,清热解渴。
原料:鲜柠檬(去皮)半个、绿茶3g、冰糖20g。
用法:用柠檬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生津止渴,祛暑。
原料:鲜柠檬(去皮)半个、益母草5g、红茶3g、红糖10g.
用法:用柠檬、益母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养阴生津,调经安胎。
原料:鲜荸荠50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荸荠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清热化痰,消积。
原料:鲜柿子30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柿子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清热止渴,润肺祛痰,降压止血。
原料:鲜甜瓜50g、绿茶3g、冰糖15g。
用法:用甜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
原料:菊花5g、枸杞5g、冰糖15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滋肝清热,生津止渴。
原料:菊花3g、枸杞3g、银耳2g、藏青果3枚、山楂2g、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冰冻后风味更佳。
功能:养阴润肺,清凉解渴。
用途:夏季解渴佳品。
来源:本书作者处方。
原料:桂花0.5g、荷叶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胜湿,化痰散瘀。
原料:玫瑰花1.5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理气解郁,和血散瘀。
原料:玫瑰花1.5g、佛手3g、花茶3g。
用法:用开水泡饮。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原料:梅花1.5g、青果3枚、山楂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泡饮或用前几味药的水煎液泡茶。
功用:清热、生津、止渴、解郁、疏肝、止泻、解毒。
原料:木棉花2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原料:木槿花1g、生地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前二味药的水煎液泡茶。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柔肝。
原料:月季花1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活血调经,消肿解毒。
原料:月季花1g、菊花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明目。
原料:水仙花0.5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水煎液泡茶饮用。
功用:祛风除热,活血调经。
原料:玉兰花1g、延胡索2g、绿茶3g。
用法:用延胡索的煎煮液泡玉兰花、绿茶饮用。
功用:调经止痛。
原料:石榴花1g、蒲公英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原料:兰花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生津。
原料:百合花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润肺,清火,安神。
原料:向日葵花2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糖。
功用:祛风明目。
原料:杜鹃花2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活血调经,祛风止痛。
原料:巴蕉花2g、川贝母2g、花茶3g。
用法:用川贝母的煎煮液泡巴蕉花、花茶饮用。
功用:化痰软坚,祛瘀通经。
原料:杏花1g、杜仲3g、花茶3g。
用法:用开水泡饮。或用杜仲的煎煮液冲泡杏花、花茶饮用。
功用:祛风湿,强筋除痹。
原料:芍药花2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养阴清热,柔肝舒肝。
原料:牡丹花2g、益母草2g、红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调经活血。
原料:迎春花2g、车前草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利尿。
原料:南瓜花2g、佩兰2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湿热,消肿毒。
原料:莲花1g、金钱草2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除湿,活血止血。
原料:紫荆花1g、白头翁2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凉血。
原料:茉莉花3g、木香2g、花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理气开郁,和中辟秽。
原料:余甘子10g、绿茶3g、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化痰止咳,生津,解毒。
原料:余甘子10g、藏青果3枚、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生津止渴。
原料:余甘子10g、青果3枚、薄荷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生津止渴,爽口利咽。
原料:玄参5g、余甘子5g、麦冬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生津,利咽。
原料:胖大海2枚、绿茶3g、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润肺,利咽,解毒。
原料:胖大海2枚、银耳2g、麦冬2g、薄荷2g、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生津润肺,利咽。
原料:胖大海2枚、薄荷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利口咽。
原料:胖大海2枚、玉竹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生津,利咽喉。
原料:胖大海2枚、沙参2g、玉竹2g、石斛2g、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生津止渴,利咽。
原料:余甘子10g、胖大海2枚、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利咽,润肺。
原料:橄榄3枚、胖大海2枚、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利咽、清肺。
原料:余甘子10g、藏青果3枚、胖大海2枚、枸杞3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利咽爽口,清热生津。
原料:罗汉果10g、绿茶3g、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生津止渴,止咳。
原料:罗汉果12g、胖大海2枚、冰糖12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生津利咽。
原料:罗汉果10g、余甘子10g、绿茶2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原料:余甘子10g、玉竹5g、石斛5g、麦冬5g、天花粉5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生津养阴,利咽。
原料:罗汉果2g、薄荷2g、麦门冬2g、枸杞2g、冰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滋咽爽喉。
原料:余甘子5g、胖大海2枚、罗汉果5g、银耳2g、薄荷5g、冰糖2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利咽,爽口,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