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我们曾隐约谈到“宇宙神系”的概念,所谓宇宙神系, 就是在每一种天体运动状态下,都有某种神,或某种宇宙力量将 一系列的相关因素联系起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用下图(图 3)来表示这些系列:

在上图中,我们画了五个圆圈,其中左边的圈代表东方,上 方的圈表示南方,右边的圈表示西方,下方的圈表示北方,中央 的圈表示中央。而由这五方分别引申出来的不同系列,就构成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宇宙神系。这个神系可以说是一个“六生五在十 二其三伤三胜神系”。我们可以看一看《素问?五运行大论》的原 文,以东方为例,六生是: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 肝,肝生筋,筋生心;五在是: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 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十二其是: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 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为毛,其政为散,其令宣 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三伤三胜是: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在上述的 各方神系里,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神系以谈论 本系内的相关因素或者说相关特征为主,而辅以谈论与其他系列 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一是相生关系,如筋生心,二是相制约关 系,如三伤三胜。为了使图象表述清晰,我们在制图时省略了这 部分内容,但在记忆和理解时,则需注意这些方面。
宇宙神系将天地人以及它们在不同背景下的性用联系了起 来,这个联系太深刻了,这份资料太宝贵了,我们一定不要轻视 它。如果我们能够将各个系列的性用牢记于心,并且加以深刻的 理解,我们就能够做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我们就能够做 到左右逢源。
在上述东方的神系里,大部分的内容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也 存在着难题。难题之一,就是“其德和”。“和”的意义是什么 呢?从字面上看,我们也许会认为它很简单,可是事实并非如 此,前人有关“和”的一些解释,我认为都没有到位。上述的这 个“和”首先出现在《素问?上古天真论》里,在谈到男子的生 长发育过程时,有这么一句话:“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 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对这个和,前人有两种解释,第一 种解释是气血调和,第二种解释是指男女的性交。对于第一种解 释,我们要问,在不到“二八”的时候,比如十五岁,这个时候 他的气血调不调和呢?又比如,“七八”以后,天癸竭,是不是就意味着气血不调和了呢?因为气血不调和就会产生疾病,这是 不是说我们每个男子在“二八”之前,“七八”以后都在生病呢? 这个解释很难说明“和”是什么。第二个解释是阴阳相交,是男 女的性生活,当然,没有性生活,在过去是不能有子的,现在不 同了,有了试管婴儿,不用性交也会有子,可是我们要问,只要 男女能够进行性生活,他们就会有子吗?许多不孕证的男女,他 们的性生活是正常的,他们能够“阴阳和”,可是为什么又会无 子呢?因此,前人的这个解释也需要重新考虑。
昨天我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很重要的原则,这个原则是爱因斯 坦指出来的,也许大家疏忽了。对历史的面目,当然应该采取历 史主义的方法对待。那么,在采取历史主义的方法来考察历史的 时候,有两种方法,第一,考察历史的本身,就是它的外部特 征;第二,就是它的内部特征。也就是说,历史本身存在着外部 历史与内部历史的问题,为什么爱因斯坦的这个历史观这么有价 值呢?因为外部的历史存在于文献之中,而内部历史没有文献可 查,我们要认识这个历史,只可能凭直觉,除了这个,没有别的 办法。现在我们来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没有历史?有!可是我 们传统文化里面又有不少没有历史,或者说,有的也多数是外部 历史。我经常跟古文老师讨论问题,学古文肯定要字典,《说文 解字》《尔雅》,再下来是《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我们能说 这一些字典都准确吗?《说文》是我们可以依据的第一部字典, 那么,许慎在写 <说文》的时候,在给文字作注解的时候,他是 否问过文字的创造者,这个文字的读音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 写?文字的本义是什么?引申义是什么?许慎是东汉人,不可能 去问几千年前的文字发明人。那么怎么办呢?我们怎样知道文字 发明人的本意呢?我们只能研究人的思维过程,从人的思维过程 里找出我们所认为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就是阴阳术数构系,至少 在东方文明里应该是这样。但是,我们从理性中提取出的阴阳术 数构系,是不是就能还原到文字发明人的本意上呢?那又未必。 我们只能尽量地结合外部文献,结合许慎所给出的外部文献,再 结合我们找到的阴阳术数构系,利用这个构系,凭借我们的直觉 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寻找历史文献,或 者是历史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
上述的这个“和”字,已经有很多文献记载了,《内经》的 专家们也给出了很多的注释,成了我们经常引用的文献,可是这 个注释是否符合黄帝、岐伯的本意呢?他们在注释这个文字时所 引用的外部文献,是否引用得很恰当呢?看来未必,因为《周 易》和《老子》这两本书里,都曾谈到这个“和”,而这个“和” 的意思显然跟上面的注释不一样。在我们提出对“和”字进行还 原性阐释时,我们先来看一些事例,比如我们种植一棵落枝,这 棵荔枝发芽生长以后,就具备了生命力,它一天天的长大,长到 一定程度,它就开花结果了。那么,这棵荔枝会不会一直开花结 果到它枯老?不会的,到了一定时候,这棵荔枝树作为树还没有 完了,它还有很正常的生命,可是它巳经不能再长荔枝了。又如 我们养鸡,养到一定程度,它开始下蛋,可是下过一定的时期 后,你再怎么养它,它也不会下蛋了。而生命体能够生养繁殖后 代的这个时期,这个阶段,就其实际意义而言,就是我们所要讨 论的“和”。作为个体,并不是有生命就能繁殖后代的,它有一 个特定的能够生养繁殖后代的时期,这个时期就被称为“和”的 时期。作为我们人类,以男性为例,这个时期往往是从十六岁开 始的,一直持续到五十六岁结束。这就是男性“二八,天癸至, 阴阳和,故能有子”的真实意义。从这句话中,我们也知道了, 这种“和”的状态,是以“天癸”的到来作为标志的。那么,这 种和的状态在自然界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一年的四季中,是哪一 个时期可以被称作“和”的时期呢?我们看一看《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中对春月的描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月的“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就象天地正处在一个 生养繁殖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万物生长发芽,欣欣向荣, 因此,春的特性就可以用“和”来描述,故日:其德和。在民 间,老百姓会把在发情阶段凄凄呼叫的猫,称作“叫春”,可见 春天的这个“和”德,就是生殖态的表述。
明白了这个“和”德的意义,我们可以联系到《周易》的 “归妹”卦,归妹卦的爻辞中,有“帝乙归妹”,前人遂将这个 “帝乙”当作商朝的皇帝,有的认为是成汤,“归妹”是嫁的意 思,就是女人出嫁谓之归妹。这个解释比较公认,没有什么疑 问。但这个“帝乙”究竟指的什么呢?帝当然是指的帝王、皇 帝,我们暂且不管是汤帝还是什么帝,那么,“乙”指的是什么 呢?显然乙与帝不是一个词,不是一回事,乙是十天干之一,乙 是二月,二月属春。在远古的时候,女儿出嫁都选在春天,为什 么要选在春天出嫁呢?其意就是想借助春天的“和”德来给男家 生儿育女繁殖后代,这就是“帝乙归妹”的含义,也更加说明了 我们给出的这个“和”的注释是可以还原的。
另外,在学习宇宙神系的时候,大家还应注意一点,神系中 所给出的象都是天地人的共象,熟习这些象是很有好处的。比如 其气柔,当然在春天的时候,气候比较温和,有柔的感觉,而在 我们肝气用事很正常的时候,也就是说肝气很舒畅的话,这个人 也会显得很柔和。其性暄,其令宣发,春日以后阳气升发,特别 惊蛰以后,万物生荣,蛰虫又开始鸣叫,这种性令显现在肝,就 是肝气条达,有说有笑。如果这个人整日的冷若冰霜,闷头鸡不 说话,你能说他的肝气很条畅吗?你能说他的肝气是其性暄,其 气宣发吗?春令的特征是宣发,茵陈就是这个时候长成的,由于 它得到春天的宣发之气,所以肝有郁热的时候,就要用茵陈来宣 畅肝里的郁热。其变摧拉,如果春气发生异常变化,就会摧拔树 木,而我们肝气若发生异变,就会打骂毁物。其眚为陨,如果春 气异常,产生灾害,这个灾害就是陨落,就象大家知道的肝风内 动或肝阳上亢,也会使人发生突然跌仆。
从以上的这些联系中,我们看到了天人感应的必然性。如果 我们是在那么一个系列里诞生,或者先不说诞生,我们是在那么 一个系列里生活,那么,当然我们会受到这个系列的共振影响。 如果这个系列是在春,那么,我们就会受到风、木及其德、化、 政、令、灾、眚、变异的影响,如果我们不适应这种影响,相应 的病变就会产生。比如我们原本就属肝阳太过、肝火太盛的这一 类型,或者是精神病患者,那么一到春天,又受到这个神系的共 振,就会产生变眚,就可能旧病复发。因此,由于天体运动所产 生的不同共振,或者说不同神系,会在多方面影响我们,如果我 们是在某一状态、某一神系里出生,我们会不会一辈子烙上这一 相关系列的各种特性,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